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廉政文化
领导干部要讲政德
发布日期:【2018-06-19】  点击数:【
嘉 宾: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何虎生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蒙 曼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西部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东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是对领导干部讲政德、修政德、立政德的谆谆教诲,为领导干部确立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
政德是领导干部为官之本、从政之宝。围绕“领导干部要讲政德”这一主题,本期“圆桌对话”我们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何虎生、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西部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东仓三位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政德是领导干部为官之本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政德问题。比如,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都有珍惜名节、注重操守、干净为官的传统,历来都讲“为政以德”、“守土有责”,领导干部要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同时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您如何理解领导干部立政德的重要性?
蒙曼:政德是领导干部的为官之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注重德治礼序、讲究修身立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古代中国国家治理思想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政德的重要性,是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儒家思想对于人性善的判断基础之上,建立在对人进行正面引导的传统价值基础之上。
从周公的“以德配天”思想,到孔子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再到司马光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几千年来,注重涵养政德、以官德教化民德一直为中华民族所尊崇。
我们党吸收我国古代吏治文化中的精华思想,从党的性质和任务出发,一贯强调选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把德放在突出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领导干部讲政德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时代内涵。
何虎生:领导干部是广大党员的行为表率,也是老百姓评价党风政风好坏的重要标尺,其行为的示范性和角色的政治性,决定了这一群体政德建设的关键性地位。
以德修身、以德润才、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只有突出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才能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影响和带动全体党员,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有利于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领导干部的德行修为是党风政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更为人民群众所关注,也更能影响和带动群众;有利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彰显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价值。社会现实越是纷繁复杂,道德的力量越是深远持久,领导干部只有始终将人民放在心里,一切为了人民,党的伟大事业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这是领导干部首先要修好的“大德”。对此,您如何理解?
何虎生:坚持人民利益第一、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是共产党人党性的集中体现。领导干部必须要修好“大德”,这是关乎大是大非的问题,容不得半点含糊,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人民立场,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明确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做克己奉公的典范,坚持公权姓公,不为私用,坚持公款公用,不谋私利,坚持公事公办,不徇私情;带头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
王东仓:领导干部立政德、明大德,关键在于铸牢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锤炼坚强的党性品质,这个坚强党性彰显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性质与宗旨,二者共同构成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执政理念。
明大德才能明方向,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明大德才可能敢担当,勇于攻坚克难,不断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明大德才能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对党内政治生活的侵蚀,清白做人、干净干事,忠诚老实、公道正派,不断增强政治免疫力。
大德、公德、私德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贯通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您如何理解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三者的深刻含义及内在联系?
王东仓:大德至上,解决理想信念层面的问题,特别强调“四个意识”与“四个自信”。大德之大,涉及到大事大非面前能否保持清醒、大风大浪面前能否稳如泰山,面对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只有明大德才能取得更大的历史性成就。
公德至要,解决伦理价值层面的问题,特别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公德姓公,就是要强化公仆意识、切实践行宗旨、坚持服务人民,公德涉及能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涉及能否克己奉公,至公无私。
私德兜底,解决做官做人的底线问题,特别重视慎独、慎微。私德不私,因为小事小节之中有党性原则、家风影响着社风民风、廉洁修身齐家关系着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大德、公德、私德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贯通,共同筑就为政以德的坚实基础。
蒙曼:大德、公德、私德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至高无上的德行叫大德。在中国古代大德倾向于大节,即在大是大非面前守住政治节操。古代臣之大德为忠,子之大德为孝,都是讲至高无上性。历史上,官员讲大德首先有大节。做官先要明大德,明大是大非。领导干部并不仅仅代表个人,是国家的公务员,要忠于国家、人民。有些领导干部很能干也很有政绩,但在大是大非、关乎国家、民族利益等问题上,在政治忠诚上出了问题、违纪违法,这就是不明“大德”的典型体现。
官员讲公德即官德也是优秀传统。唐朝时考查官员有了典范性标准“四善二十七最”。其中,“四善”即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克勤匪懈,全是讲德行。“清、慎、勤”作为古代官箴或作为官德,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讲公德要求领导干部要有一颗公心,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
私德和公德密不可分,私德是领导干部政德的基础,也是起点。领导干部要从追求私德开始,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带着好的私德进入官场,严管自己、亲人、朋友及身边工作人员,严守党纪国法,尽心于党和国家、尽心于人民。私德、公德都张扬起来了,自然在大是大非面前也秉持一颗公心,大德方面就不会缺位。领导干部是党执政的骨干,其行为具有表率意义。讲政德,自然在人民心中树立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敬仰他的人格,从而引导社风民风更加持续向好。
领导干部是执政骨干,是“关键少数”,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认真讲政德、修政德、立政德,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以强大的人格力量团结凝聚广大党员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版权所有:河北中医学院  纪委  监察室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经济开发区杏苑路3号  邮政编码:050200